125 762 415968 扌学院图书舘 是本裁 《学点历史》从书 从凡尔赛和约到 ク 慕尼黑协定 胡思升编写 ==========第1页========== 书号11001·256定价0.12元 ==========第2页========== a 从凡尔赛和约到慕尼黑协定 一两次大战期间帝国主义的儿个协定 胡思升编写 人人水版社 ==========第3页========== 《学点历史丛书从凡尔赛和约到慕尼黑协定 一一两火大战斑问帝闲主义的几个协定胡、升编写 人女做灶H:版最華专在发行 北京印刷四广印刷 787×1092毫米32开本1.75印张24,000字1973年12月第1版1973年12月北京第1父印刷印效000,001一450,000书号11001·256定价0.12元 ==========第4页========== 毛主席语录 帝国主义政府的反革命事业尽管每天都在做,但是在嘴上,在官方的文书上,却总是满篇的仁义道德,或者多少带一些仁义道德,从来不说实话。 ==========第5页========== 出版说明 三主席教导我们重视学习历史,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光辉著作中指出:“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撞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影不但要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学习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革命导师所讲的革命道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当前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形势,从而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学点历史》丛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而出版的一套历史普及读物。根据当前学习的需要,《学点历史》丛书将分册出版,每册圈绕一个中心,介绍一些历史知识。 名 ==========第6页========== 目 录 一、凡尔赛和约的破产… 二、“限制”大国海军的表演 …14 三、罗迦诺协定的结局…… ……23 四、非战公约—一纸上的和平…29 五、慕尼黑协定的大骗局…35 ==========第7页========== 从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一九三九年第二大世界大战爆发,大约有二十年。在这段时期里,帝国主义大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胜国之间,开过各种各样的会议,签署过名目繁多、冠冕堂皇的条约、协定和公约、帝国主义的头面人物或自我吹嘘,或互相吹捧,把他们签署的条约、协定、公约吹得神乎其神,似乎有了一纸条文,军备竞赛可以结束,战争可以防止,安全可以保障,天下从此太平了。修正主义的首领们也出来捧场,把这些纸上的东西说成是什么“和平的工具”、“和平的救星”。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否。 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经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开始了总危机的阶段。帝国主义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达到极端,无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的子盾,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附属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普遍激化。帝国主义大战及其后果深了资本主义的腐朽,破坏 ==========第8页========== 了资本主义的平衡,特别使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争夺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别国领土的斗争大大尖锐起来。为了重新分赃或死抓住既得赃物不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一英、法、日、美,同战败国(同盟国)一德国等国家之间,展开了猛烈的、甚至是疯狂的争夺。帝国主义之间这种想把自己的对手招死的激烈斗争包含有不可避免的战争因素。正如列宁指出的,“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① 但是,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国人民不要战争。他们不愿为帝国主义掠夺者卖命,不愿充当帝国主义战争的炮灰。帝国主义各国的统治集团为了用谎言迷惑人民群众,为了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为了掩盖自己的扩军备战,为了麻痹自己的竞争对手,就乐于炮制一些包裹着和平外衣的协定、条约。正因为这样,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世界上,特别是在欧洲,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矛盾景象:一方面是列强会谈,握手言欢,和平言词,高唱入云,堂整协定,纷纷出笼,另一方面是各霸相争,斗角勾心,军备预算,不断上升,作战方案,暗中拟订。谁如果不被一时的表演所迷惑,就可以 ①列宁:《齐美尔瓦尔得左派的决议草案》,《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1卷第324页。 2 ==========第9页========== 看出,前者是暂时的表面现象,后者才是实质。历史事实证明,帝国主义的这些协定、条约中所鼓吹的“和平”言词,都不过是骗人的勾当。在这些关于“和平”的空谈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帝国主义之间激烈争夺的罪恶事实,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宰割弱小民族的血腥纪录。 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月前的时代仍然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重温这段历史,特别是帝国主义列强用虚伪的和平言词来遮掩他们争夺霸权、扩军备战、瓜分殖民地、出卖弱小国家的历史,对于我们今天来认识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实质,是有教益的。 3 ==========第10页========== 一、凡尔赛和约的破产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在一九一四年爆发,打了四年帶三个月。由于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东方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勤开展,帝国主义面临人民革命的威胁,不得不结束大战。 战争结束了,帝国主义各国想干些什么呢? 一九一九年二月十四日,在讨论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把国际联盟①的盟约提交和会时,有一番动听的话。他说:“猜忌和阴谋的帐幕已经撤掉。人们彼此注视着说道:我们是弟兄,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相标。…这里是我们的弟兄的及友爱的宪章。”经过几个月的讨论,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巴黎和会的参加国在巴黎近郊的凡 ①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它标榜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目的,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推行战争和侵略政策的工具。 4 ==========第11页========== 尔赛宫,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共有四百三十二条条文。这些洋洋大观的条文分为两部分:一是国联盟约,二是对德和约。制订这些条约是不是真的消除了“猜忌和阴谋”,在大战中互相廝杀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不是真的成为和谐一致的“友爱弟兄”了呢? 列宁在凡尔赛和约签字后不久就指出:“国际联盟并不存在,资本主义列强的联盟是一种无聊的骗局,实际上是一群你抢我夺的强盗的联盟”,“而强盗是无法团结起来的,他们没有一种使他们团结起来的真正的长远利益”。① 帝国主义是按照实力大小来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既然是德国被战败,英法美日这些帝国主义战胜国就要掠夺德国、瓜分德国所属的殖民地,由它们来主宰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这是问题的实质。因此,尽管威尔逊高唱“兄弟友爱”,尽管凡尔赛和约标榜各缔约国“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其实,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列强分赃的会,凡尔赛和约是一项掠夺性的条约,是一项帝 ①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演说》,《列宁全集》中文版第31卷第289、291页。 5 ==========第12页========== 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为未来的战争开辟道路的朵约。 凡尔赛和约中,约有四百条条文为战败的德国规定了割地、赔款和限制军备的规定。这些条文和规定的基本内容是 一、割地。德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一八七○年普法战争后被德国占领)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所有,萨尔区的行政权由国联管理十五年,期满后举行公民投票最终决定萨尔的归属。欧本和痲尔美地两区划归比利时。什列斯维希划归丹麦。上西里西亚的南部割让给捷克斯洛伐克。西普鲁土和东普鲁士的一部,被兹南的全部划归波兰。总起来,德国共丧失全部领土的八分之一,全部人口的十二分之一。 二、赔款。规定德国及其盟国应赔偿协约国政府和人民遭受的一切损失。成立国联特别委员会确定赔款数月,三十年内偿付完毕。在这之前,德国应先偿付 二百亿金马克价值的现金、商品及其他物资。以后,在 一九二一年,德国的赔款总数确定为一千三百二十亿金马克。赔款的全部重担都落到了劳动人民的身上。列宁在谈到这一点时曾指出:凡尔赛和约是“高利贷者的和约,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他们把德、奥抢劫 因 一空,弄得四分五裂。他们剥夺了这两个国家的全部 ==========第13页========== 默变尔,立陶宛 北 (克来彼达 波罗的海 波思荷尔姆 什利析维布尔施坦 (丹) 哥尼斯堡 格但斯克)泽 (加里宁格幼) 基尔 东普青士 汉 斯捷新 波类拉 什切有 亚 不来梅 奥 托伦 北 柏林 波南 华沙 比 河 来比锡 布勒斯拉夫里0 河 ·波 利时 绍林吉亚萨克森 弗劳兹拉夫) 兰克福 德来灯斯顿翔h西里西亚 ··布拉格 克拉科夫 ● 巴伐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 ◆ 拉斯堡 布拉迪斯拉发:,· ● 慕尼黑 道维也 布达 河 '伯尔尼6瑞 地· 幻 牙·利 ● ●● nmm1914年8月1日以前德国的班界 A浆因河右岸非武装区 ● 凡尔赛和约后德国和其他国家的班界 联军占领为期五年到十年的德国须土 3德国丧失的领土 交由国际联盟代管十五年的萨尔区 1000 100 200公里 1919年凡尔赛和约后欧洲领土的变更 ==========第14页========== 生活资料,使孩子们挨饿,甚至饿死。这真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① 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主要由英法日三国瓜分。德国在中国胶州半岛和山东的全部特权转让给日本。 四、限制军备。德国禁止在莱因河以东五十公里的地区设防,不准驻扎军队,工事全部拆除。莱因河以西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十五年。德国只许拥有十万人的军队,禁止拥有空军,海军准许拥有三十六艘军舰,完全禁止有潜水艇;禁止生产和输入装甲车、坦克等重型武器,禁止实行义务兵役制;德国公民不得受军事训练,等等。 五、德国保证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由此可见,掠夺不可谓不重,限制不可谓不严,条件不可谓不苛。帝国主义战胜国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德国跺在脚下,永保它们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天下太平了。 但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凡尔赛条约不仪束缚不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战,相反地,使这种争斗更加 ①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演说》,《列宁全集》中文版第31卷第291一292页。 8 非 ==========第15页========== 尖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了在那个世界中决不会有什么“平衡”、“和谐”。在凡尔赛和约出笼之后,各个帝国主义国家,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胜国之间,各怀鬼胎,明争斗,愈演愈烈,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特别是战败的德国帝国主义,没有几年,就东山再起,把凡尔赛和约视为废纸,再一次向当时称霸欧洲的英法提出了争霸的挑战。 在巴黎和会期间,当时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经说过:“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如果德国觉得一九一九年的和约不公平,它时时可以设法对征服者报复。”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表人物虽然多少可以预见到将来的新的争夺,但是,他们决不会放松眼前的尽可能凶狠的掠夺。就是这个劳合·乔治叫嚷要“挖空德国人的腰包”,法国的代表则要求德国赔偿被战争破坏的费用,要价三十亿英镑(合六百亿金马克),而据统计,一九一七年法国全国居民的全部财产总数也不过二十亿英镑。 按照凡尔赛和约,德国所有的殖民地全部被英、法、日,比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瓜分,其中包括德国在非洲的面积二百七十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一百 9 ==========第16页========== 五十二万的殖民地,在太平洋上的面积二十四万平方公里、人口六十四万的殖民地。结果,英国瓜分到手了拥有一干万人口的德属殖民地,包括坦噶尼喀、喀麦隆和多哥的一部,巴勒斯坦(包括外约且)和伊拉克,法国也分得拥有七百五十万人口的德属殖民地;日本分得了德国在太平祥的所属岛屿:马绍尔群岛、马利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 因此,正如斯大林指出的,“帝国主义就是向原料产地输出资本,就是为独占这些原料产地而进行疯狂的斗争,就是为重分己经被瓜分完的世界而进行斗争”。①帝国主义的战胜国利用德国的战败掠夺了德国、重新分割了世界,这就决定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一且羽毛丰满、时机成熟,就必然要按照自己的掠夺愿望再一次重新分割世界。这是帝国主义自身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规律。 一九三三年,希持勒上台执政,这标志着复活起来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决心用更激烈、更迅速的手段争霸欧洲。凡尔赛和约的条文是不能使德帝国主义永远就范的。 凡尔赛和约明文规定禁止德国拥有空军。但是, ①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斯大林全巢》中文版第6卷第65页。 10 ==========第17页========== 德国不把凡尔赛和约放在眼里,逐年发展空军。请着事实: 一九三四年二月,德国航空部长戈林宜称,德国应当拥有“国防航空队”,其实力应为德国四个邻国一法、比、捷、波一一空军总兵力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一九三四年三月,德国公布本财政年度的军事预算,规定军用航空支出,由七千八百万马克增为二亿一于万马克。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德国实际上已拥有六百一 一千架作战飞机。 一九三六年底,德国已拥有作战飞机四千五百架。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德国的作战飞机象黑色的鸟鸦,在许多欧洲国家上空肆虐,对无数城乡居民俯冲,成为希特勒侵略的先头部队。 人们可以看到,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拥有空军的条文,没有制止、也制止不了希特勒德国在十多年时间里一跃而成为一个空军大国。 凡尔赛和约明文规定德国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并不准实施义务兵役制。可是,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六日,希特勒颁布法令,在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以及建立一支包括十二个兵团、三十六个师共五十万人的军队。希特勒叫嚷,德国的陆军“要与武力最强的邻 11 ==========第18页========== 国相等”。到一九三六年底,德国已拥有正规军七十万到八十万人,装备齐全。在这之后若干年,德国法西斯军队的铁蹄就践踏了大半个欧洲。 凡尔赛和约明文规定德国必须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可是,一当希特勒德国羽毛渐丰,便于一九三八年 三月十二日,派军队开进奥地利,逼迫奥地利政府辞职。第二天,奥地利成立了以纳粹分子赛斯-英夸特为总理的新政府。他宣布了奥地利的告终:“奥地利是德国的一个省。”希特勒一口吞并了奥地利,同年三月十 四日,这个法西斯首领亲自闯入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从一九一九年签订凡尔赛和约到一九三八年希特勒德国吞并奥地利,总共不到二十年。短暂的二十年是历史的一瞬间,但是,以削弱和奴役德国、标榜和平和不从事战争为目标的凡尔赛和约,已成为一张不起作用的废纸。军国主义的德国已经复活,欧洲的侵略战争的烽火四起。无怪乎骄横一时的希特勒在一九三 八年三月二十一日扬言:“凡尔赛和约的精神已经被摧毁了。”第二天,这个法西斯头子又宣称要在欧洲“建立新秩序”。这是多么辛辣的讽刺:在威尔逊为凡尔赛条约唱起“兄弟友爱”赞美诗之后没有多少年,一场帝国主义列强间互相廝杀的大战就迫在眉庭了。 凡尔赛和约的本来目的是要保证英、法、美、日等 12 ==========第19页==========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把经过重新分割的世界固定下来。但是,一纸条文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的根本矛盾,恰恰相反,旧有的矛盾没有解决,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德国力图恢复自己失去的土地并要求重新分赃,英、法、美、日、意则因为分赃不均而开始了新的争夺。英、美、法的垄断资产阶级宋取了纵容德国垄断资本复活的政策,终于加速导致了德国侵赂势力的复活。由此可见,帝国主义之间要求重新分割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矛盾和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是无法调和的。尽管凡尔赛和约订下了儿百条条文,到头来,真正起作用的只是垄断资产阶级掠夺、扩张的利益。凡尔赛和约必然破产的根源就在这里。 13 ==========第20页========== 二、“限制”大国海军的表演 资本主义兴起后,海军历来是资本主义各国对外侵路、掠夺的一支主要力量。在帝国主义战争中,争夺海上霸权更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角逐的重要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帝国主义各战胜国之间却上演了一出“限制”海军的表演。这出表演的特色是:一日海军越“限”越多,二日尽量限制对方,大力扩充自己。 当时,德国是战败国,暂时地被别人踩在脚下。英国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廝杀,实力遭到削弱,一度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海上霸王”的地位一去不复返了。而美帝国主义,由于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巨大发展,它的实力迅速膨胀。美帝国主义为了争霸全球,快速扩充海军,力图压倒其他海上强国。日本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乘机掠夺了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也竭力想成为远东的海上霸国。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葫14 ==========第21页========== 权”。@英、美、日,还有法、意,为了争霸世界,特别是争夺海上霸权,把大力扩充海军作为一项重要决策。 美国于一九一九年批准了庞大的海军扩军计划,规定到一九二一年,美国舰队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支舰队。在美国的竞争下,英国不得不放弃它一贯奉行的“双强标准”,即它的海军实力必须等于两个较大海上强国联合起来的实力,而下降为“一强标准”。一 九二○年三月,英国海军大臣隆格发表声明,表示英国将满足于与其他一国最强的舰队相等的实力。这是无可奈何的表白。因为在扩充海军方面同美国竞争,英国是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由于第一次大战的亏空,英国对美国欠下了四十七亿美元的巨额债务。但是,英国同意形式上的均等,也是为了更便于竞争。 一九二一年,美国政府获悉,日本和英国正在建造的儿艘军舰,按其吨位来说超过了美国正在建造的军舰。日本根据一九二○年通过的海军扩军计划,建造了八艘巨型主力舰。英国于一九二一年三月决定建造 四艘主力舰。日本和英国海上扩军的新步骤,向美国夺取海上优势的企图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美 ①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中文版第2卷第810页。 15 ==========第22页========== 国竭力主张召开一次国际会议,来讨论“限制”海上大国的海军竞赛的问题。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由美、英、法、日、意等 九国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开幕。帝国主义的首领利用第 一次大战后各国人民要求和平的情绪,大肆宣传,说什么全世界的希望都寄托在华盛顿会议替各国人民解除沉重的军备负担上。在会议开幕的那一天,美国总统哈定冠冕堂皇地说:“主持会议的是厌恶战争的人民”,“我们希望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恢复全世界的安静。” 但是,就在华盛顿会议上,呈现出来的也根本不是什么“秩序”和“安静”,而是在外交词令掩饰下的激烈竞争和讨价还价。 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提议禁止建造排水量超过三万五千吨的主力舰,其真实原因并不是为人民解除军备负担,而是因为当时英国已开始建造四万二千吨的主力舰。 美国提出美英日三国舰队吨位的比例应为5:5:3。日本马上提出10:10:7的对案。美国坚决反对,威胁说:如果日本坚持它的主张,邪么,日本造一艘军舰,美国就造四艘。 在潜水艇问题上更是一片争吵。美国方案规定美英两国各拥有九万吨,日本拥有四万吨。法国反对,要 16 ==========第23页========== 求大家都拥有九万吨。日本立即支持法国。英国不同意,于是,法国代表团团长白里安起来争辩说:“如果英国愿意取消主力舰,那我们也就会立刻同意取消潜水艇的”。他又讥讽英国说,英国“之保有主力舰,想必是为了打捞沙丁鱼。那么,何不让可怜的法国也造几腹潜水艇来研究海底植物呢?”当然,谁也不会相信,英法之争是打捞沙丁鱼和研究海底植物之争。 经过长达三个月唇枪舌剑的你争我夺,一九二二年二月六日,美、英、日、法、意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华盛顿海军条约。这个条约在标榜“致力一般和平之维持”、“减轻军备竞争之负担”的名目下,规定 五个国家主力舰的吨位是:英国,五十二万五千吨,美国,五十二万五千吨,日本,三十一万五千吨法国,十 七万五千吨影意大利,十七万五千吨。也就是说,这些国家依次序的吨位比例是,5:5:3:1.75:1.75。 华盛顿条约能够限制住资本主义列强的海军竞争吗? 当然不能。既然争夺销售市场、争夺输出资本的场所、争夺通向这些市场的海陆道路、争取重新分割世界的疯狂斗争,在美英之间、日美之间、英法之间和意法之间激烈地进行,它们为争夺海上优势而扩充海军的竞赛就不可能停下来。 27 ==========第24页========== 实际上,华盛顿条约只规定了主力舰的吨位限制,其他如巡洋舰、潜水艇等,由于没有达成协议,都没有限制。因此,华盛顿条约的签字国都蜗力建造万吨级巡祥舰。其中英国和日本扩建尤其卖力。到一九二六年,正在建造的万吨级巡祥舰,英国有十一艘,日本有 六艘,美国有两艘。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总统柯立芝于一九二七年春天建议英美日法意五国在日内瓦开会,再次讨论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问题。法国正在埋头于扩充海军,以赶上其他海军大国,拒绝参加会议。意大利也不参加。因此,日内瓦会议就成了英美日的三强会议。会上,美国提议除主力舰之外的舰只,英美日也按照5:5:3的比例。日本表示反对。而英美两国也在大舰、小舰的比例上发生尖锐冲突。结果日内瓦海军会议无结果而散。 日内瓦海军会议后,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海军竞赛变本加厉,更加激烈。美国首先决定重新建造六艘巡洋舰。日本也急起直追,增建万吨巡洋舰四艘和不满万吨的巡洋舰六艘。英国这个老牌的“海上霸国”为了追赶美国这个后起的“海上强国”,也加紧扩充海军,并联合法国来与美国抗衡。这些帝国主义列强,早已把华盛海军会议上弹起的“安静”与“秩序”的高调抛 18 ==========第25页========== 到九霄云外了,有的只是争夺和诈骗而已。 但是,英国威到要完全赶上实力充足的美国,越来越困难了。英国出于限制美国的考虑,就拉找日本,提议再一次召开英美日法意五大国的海军会议。这就是 一九三○年一月二十一日召开的伦敦海军会议。 会议开了三个月,资本主义海上大国各怀鬼胎,尔虞我诈。最后由英美日三国签订了伦敦海军公约,规定了各自军舰的最高吨位。按照伦敦海军公约,英国巡洋舰的最高吨位比美国多一万六千吨,即一艘巡洋舰的优势,英美两国驱逐舰和潜水艇的吨位是相等的。日本利用了英美的矛盾使之有利于自已。公约规定英美日在巡洋舰方面的此例为5:5:3,在驱逐舰方面的比例为5:5:3.5,在潜水艇方面是完全平等。法意两国所以没有参加公约,是因为法意为争霸地中海的冲突十分尖锐。意大利坚持要同法国海军平等,法国拚命反对。英国的调解也只是白费力气。结果是以法意两国退出会议告终。 伦敦海军公约的墨迹未干,一九三一年,日本就通过了一个“补充舰队”计划,决定拨款三亿多日元,建造 四艘新巡洋舰、十二艘快速驱逐舰、九艘远程潜水艇以及一些小型辅助舰,还通过把海军飞机增加两倍的决议。一九三三年,日本政府通过了第二个“补充舰队” 19 ==========第26页========== 计划,决定再拨款五亿多日元,建造两艘巡洋舰、两艘航空母舰、十四艘驱逐舰、六艘潜水艇以及大量小型辅助舰;并决定把海军飞机再增加两倍。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所谓限制军备的公约是根本靠不住的。日本由于执行两次海军扩充计划的结果,它的军舰吨位早已超过了华盛顿和伦敦两次海军公约的规定。英美和其他资本主义海上强国当然不甘落后,也在海军扩军方面急起直追。美国于一九三四年通过了建造包括巡洋舰六艘、驱逐舰六十五艘、潜水艇三十艘、航空母舰一艘在内的各种舰艇一百零二艘的庞大扩军计划。英国也于一九三三年决定建造九十艘各种战舰,一九三四年又追加二十三艘。法国和意大利则在地中海进行激烈的海军竞赛。 这个时侯,希特勒德国也参加到欧美的海军竞赛中来了。德国开始是秘密建造军舰,接着就利用英国和其他帝国主义海上大国的矛盾,同英国谈判它的海军扩军问题。在英国奉行的鼓励德国军国主义复活的方针下,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英德签订了海军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可等于英国全部海军力量的百分之三十五。当时英国海军的总吨位是一百二十万吨,德国就有权把它的舰队扩展到四十二万吨。但是,邪时德国仅拥有七万八千多吨的军舰,这实际上就20 ==========第27页========== 允许德国一下子增加军舰三十四万二干吨。此外,协定允许德国可以建造潜水艇,其吨位等于英国潜水艇吨位的百分之四十五。英德海军协定之后,德国就大力建造主力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潜水艇。 由此可见,在签订所谓限制海军的条约的同时,二场新的海军扩军的竞赛,在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滋烈地展开了。 这种状况,正如斯大林同志在当时所指出的:“各资产阶级国家在疯狂地扩充军备和重整军备。为了什么呢?当然不是为了闲谈,而是为了战争。战争是帝国主义者所需要的,因为它是重分世界,重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唯一手段。十分明显,在这种环境中,所谓的和平主义已奄奄一息,国际联盟正活活腐烂,‘裁军方案’已堕入深渊,而海军裁军会议则变成革新和扩充海军的会议。”① 历史的裁判是无情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中的“和平”言词只是骗人的东西,它既没有带来什么“良好的秩序”,也没有“恢复全世界的安静”。华盛顿和伦敦两个海军条约的参加国和德国之间,由于无法调和的利害冲突,最后火并起来直到爆发第二 ①斯大林:《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12卷第218页。 21 ==========第28页========== 次世界大战。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就是这些华盛顿和伦敦海军条约的参加国之间的海军,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万倾波涛之间,展开了血腥的廝杀。德国的潜水艇在二次大战期间,击沉了英国的四千艘船只,它们正是英熊海军协定的两个签字国。而华盛顿和伦敦两个 1 海军条约的签字国之一的日本,于一九四一年底偷袭另一个签字国美国在珍珠港的海军舰队,从而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人们记得,华盛顿海军条约曾经标榜“致力一般和平之维持”,但是,实践的发展表明,说各参加国是在和平的旗号下致力于战争之再起,不是更符合实际吗?1 因此,在存在着帝国主义的世界上,既然垄断资产阶级的争霸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真正的裁军对帝国主义来说,是不可能兑现的。一九二一年的华盛顿海军会议和一九三○年的伦敦海军会议,实际上不过是掩盖帝国主义海上大国扩充海军、争夺海上霸权的屏风而已。 22 ==========第29页========== 三、罗迦诺协定的结局 德国垄断资本对于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不甘心的。它力图恢复实力,并一再叫襞“复仇”,要想东山再起。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蜗力扶植德国军国主义,怂恿德国进攻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在这种形势下,一九二五年十月五日至十六日,英、法、德、比、意、波、捷等七国在瑞士的小城罗迦诺举行会议,缔结了所谓罗迦诺协定。当时,帝国主义的宣传家们把罗迦诺会议及其协定吹捧得高入云霄。有的说,罗迦诺协定是“一个和平协定”,是“和平主义时代”的最高蜂,有的说,这个协定是“和平的工具”,是“战争与和平的划时代的界线”,等等。总之,围绕着罗迦诺协定,爆发出一片和平的喝朵声,似乎欧洲的和平与安全有了可靠的保证,人们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和平的喧嚷盛极一时之际,斯大林同志拨开迷雾,一针见血地指出:罗迦诺公约“孕育着欧洲的新战争”。他进一步指出:“这就是极端虚伪的典型的资产阶级外交,他们竭力用关于和平的叫嚷和歌唱来掩盖 23 ==========第30页========== 准备新战争的活动”,“罗迦诺会议表面上仿佛消除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一切矛盾,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消除任何矛盾(不管在这个问题上如何喧曠),而只是使这些矛盾尖锐化”。④ 罗迦诺会议后欧洲历史的发展,完全证实了斯大林同志的论断。 邪么,罗迦诺协定包含什么内容呢?它的主要内容是: 一、德、比、法、英、意五国签订的莱因保证公约。德法此三国以公约参加国的资格签了字,英意两国以公约保证国的资格签了字。根据公约,德法比三国保证维持本国边界上的现状,即保证“维持法德边界、德此边界的领土现状”以及凡尔赛和约关于莱因非军事区的规定不可侵犯。三个参加国保证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执问题。作为保证国的英意,保证承担援助被侵路国的义务。换句话说,如果德国破坏边界现状进行侵略,就要遭到法意比英四国的联合抵抗。 二、德国分别同法、比、波、捷签订的仲裁协定。仲裁协定规定,缔约各方应通过外交谈判和诉诸有关的 ①斯大林:《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7卷第227,229,225页。24 ==========第31页========== 伸裁办法来解决一切争执问题。 三、承认德国加入国联,并任国联理事会的常任理事,也就是允许德国对于欧洲问题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罗迦诺会议的主要策划者是英国。英国当时奉行拉拢德国、抑制法国、反对苏联的外交方针。在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日益尖锐化的情祝下,英国的企图是保证德国的西部界,如果德国企图进犯法国或比利时,邪么,它就将遭到英法比意四国的联合力量的抵抗,而如果德国向东方,即进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英法等将不加干涉。这是明显地怂恿东山再起的德国向东侵略,即挑动德国反对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苏联,把德帝国主义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英国参加罗迦诺会议的代表奥斯汀·张伯伦在会议结束后洋洋得意地说,英国正式宣布保障法比边界并与德国言归于好,使他威觉十分愉快。英国一家资产阶级报纸捧场说,英国在罗迦诺会议上的收获是“不失荣誉而得和平”。 但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欧洲局势的发展,既没有维持莱因非军事区的现状,没有保证德国不入侵此利时和法国,也没有使英德言归于好,结果是德帝国主义在没有东进之前,先向西,也就是向英国开刀。英国 25 ==========第32页========== 没有得到“荣誉”,也没有赢得“和平”。所谓“巩固欧洲和平”的罗迦诺协定,成了一张废纸。 在罗迦诺协定签字十年之后,一九三六年三月七日,德国以闪电的速度,进军莱因区。保证莱因区的非军事化,是罗迦诺协定、也是凡尔赛和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军进驻莱因,意味着什么呢?昕一听希特勒同 一天在国会的讲话吧!他宣称:“德国政府已从今天起重新确立了德国在非军事区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主权。”他示威式地高声宣布:“德国不再认为受到罗迦诺协定的约束。”这时,德国国会的六百名议员,这些由希特勒一手指定的纳粹党徒,穿着褐色的纳粹制服和长统皮靴,一齐站起来,右臂上伸,行纳粹敬礼,高呼“万岁”。这是什么场面?这是罗迦诺协定的葬礼,是希特勒德国重新走上侵略道路的誓师。 英国、法国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的政治家们,在震惊之余,群集巴黎和伦敦,议论纷纷,但都束手无策。 一九三六年三月,德军进驻莱因从而破坏了凡尔赛条约和罗迦诺协定的问题,被提交了国联。三月十 七日,苏联代表李维诺夫在国联行政院发言,指出维护国际公约,是国联的义务;如果国联自己作出的决定也不能予以执行,那就无法维持国联了,这样一来,侵賂者更可以肆无忌惮地行事了。第二天,三月十八日,英 26 ==========第33页========== 国代表艾登也在国联行政院讲话,自相矛盾地说什么德军进驻莱因是破坏凡尔赛条约,但这件事似乎并不威胁和平。三月十九日,德国代表里宾托洛甫在国联发言中以挑衅的口吻说:德国在一九三六年三月七日完成了一桩造福人类的事件,就是把有害欧洲和平的凡尔赛和约的残余一扫而空。国联对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罗迦诺协定拿不出一点办法。 罗迦诺协定的参加国比利时,面临希特勒德国践踏罗迦诺协定、进军莱因非军事区、陈兵德比边界的一系列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局面,对罗迦诺协定能否保证比利时不受侵犯完全丧失了信心。一九三六年十月,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发表声明,宣布比利时退出罗迦诺协定和同英法的联盟,严守中立。比利时的统治者以为宣告中立就能避免一场侵略的战祸。但是,比利时同英国和法国一样,很快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希特勒借口英波互助协定的签订是对德国的威胁,公然宜布废除罗迦诺协定。 一九四○年五月九日,德军入侵此利时和荷兰。 五月二十八日,比利时宣布投降。德国军队通过此利时领土侵入法国。欧洲的土地上,迅速燃遍了侵略的战火 27 ==========第34页========== 人们看到,罗迦诺协定的参加国,当时在“欧洲和平及安全必得巩固”的动听名义下,高唱和平的赞歌。但是,曾儿何时,这个协定的参加国之间,就一个接着 一个地廝杀起来,揭开了欧洲帝国主义大战的序幕。 一纸协定,尽管这个“保证”,邪个“规定”,不可能使帝国主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不能使它们变得稍为规矩些。 28 ==========第35页========== 四、非战公约一一纸上的和平 到一九二八年,在帝国主义的扶植下,德国军国主义实际上已经复活了。战备竞赛,密锣紧鼓,日甚一日。而帝国主义各国之间制造的“和平”、“非战”迷雾,也日益浓厚。就在这时,在巴黎签署了一项《非战公约》,也叫做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围绕着这个公约的出笼,照例也有一批伪善的和平歌手出来捧场。白里安是当时法国的外交部长。他于一九二七年 四月,建议法国和美国签订一项公约,规定两国彼此永不作战。同年十二月,美国国务卿凯洛格通知白里安,说“永恒的友好”条约不仪应该由两个国家缔结,而且应该由欧洲和美洲的其他国家参加,使参加公约的国家都放弃把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非战公约在巴黎举行签字仪式。参加签字的有法、美、英、此、德、意、波、捷、日等国。公约只有三条:第一条声明各缔约国“反对用战争以解决国际争执,并反对在缔约国相互关系中用战争以作国家政策之工具”影第二条规定各缔约国 29 ==========第36页========== 之间的“一切纠纷及争执,不问其起因及性质如何,其处理及解决,概不得用和平方法以外的方法”,第三条讲了公约的批准手续问题。 法国外长白里安在公约签字仪式上讲了一番娓娓动听的话。他说,公约在“世界人道历史上父开了一个新纪元”,“自有史以来,各国代表共坐一堂,公开主张废止战争,这是第一次。自此以后,自私的和敌意的战争俱认作非法了。” 请看,“永恒的友好”,宣布战争为非法,而且由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大国签字,似乎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从此真的要在地球上绝迹了。 但是,非战公约,这只是纸上的和平而已。当时的欧美,“每一个帝国主义集团都在拚命夺取并且还会拚命夺取别人的一小块殖民地”。①世界上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已经瓜分完了,要重新瓜分,要扩大势力范围,就只有牺牲别人,夺取另一个国家手中的赃物。帝国主义就是侵略,就是战争,这是不会改变的。 事实胜于雄辩。非战公约签订后,在非战公约上签字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挑起新的侵略战争。日本 ①斯大林:《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会议的工作总结》,《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7卷第83页。 30 ==========第37页========== 是非战公约的缔约国,但是,它一手在一纸和平文书上签字,一手却在加紧准备侵略中国、进而吞并整个亚洲的战争。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著名的“九一八”事变,攻占了我国的沈阳,接着日本军队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另一缔约国意大利也是如法炮制。 一九三五年,意大利军队对东非的拥有一于万人口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了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人民英勇抗战。一九三六年夏天,德意两国法西斯宋取联合行动,支持西班牙的法西斯叛军反对本国的共和政府。德意两国公开派出飞机、军舰和军队到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屠杀西班牙爱国人民。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亚洲到欧洲,战争的火焰愈烧愈旺了。因此,除了十分天真的人们和存心欺骗的人们以外,谁也不会相信,帝国主义签了一纸废止战争的文书,就真的会改邪归正、立地成佛了。 用和平的空谈掩盖侵略战争的行径,这是帝国主义者的惯技。斯大林同志当时就指出:“我们从欧洲的历史中知道,每当缔结关于为新战争配置力量的条约的时候,总是把这种条约称为和平条约。在缔结包含有未来战争的因素的条约的时候,总是听到关于和平的叫嚷。在这样的时候,总是有伪善的和平歌手出现。”① 31 ==========第38页========== 帝国主义的代表虽然在非战公约上堂而皇之地签了字,但又都是各怀鬼胎。 英国代表在签字的同时给美国国务卿一份备忘录,宣称:“第一条条文即关于废弃战争可作为国家政策之工具,使我想要提醒阁下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区的繁荣和完整,对我们的和平与安全具有特殊而重大的利害关系。英国政府在过去曾经竭力说明干涉这些地区是不能容许的。保护这些地区免遭攻击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项自卫措施。必须清楚地了解到,英国政府是在明确理解到条约不会损害他们在这方面的自由行动才接受新条约的。” 什么“不以战争作为政策之工具”!大英帝国的备忘录说得明明白白,为了保卫对英国来说“具有特殊而重大利害关系”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英国可以在“自卫”的名义下自由地诉诸战争。 无独有偶。法国政府对美国草拟的非战公约也提出了保留条件,即它“保留有合法的防御权”。帝国主义口中的“防御”,就是它发动侵略战争的代名词,这在历史上还见得少吗? 更奇妙的是非战公约的发起人一一美国国务卿凯 ①斯大林:《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7卷第227页。 32 ==========第39页========== 洛格的声明:每个国家都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它诉诸战争。 这些备忘录、保留和声明,不仅反映各个帝国主义大国利害冲突之不可调和,而且从一开始就宣判了非战公约的虚伪性。 ,正因为这样,当一九三八年三月德国法西斯军队侵入奥地利,从而一口吞并了奥地利之后,美国国务卿赫尔公开宣称:“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并不适用于象德奥合并这种场合,因而根本谈不上抵抗德国。”这真是讽刺性的场面。一个非战公约的缔约国一德国,用战争行动占领了另一个国家,彻头彻尾违反了非战公约所谓不得“用战争以作国家政策之工具”以及用“和平方法”解决国与国争端的条文和规定,可是,非战公约的发起国一一美国却说,这种明耳张胆的战争行动并不同非战公约相抵触。这不是天大的骗局,又是什么呢? 需要指出,当时非战公约的发起国没有邀请社会主义的苏联参加非战公约的谈判和签字,其目的是要把公约变成孤立和反对苏联的工具。苏联政府在一九 二八年八月的声明中揭穿了公约的真正目的,美英法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声明邀请苏联签订公约。苏联政府从此就加入了非战公约,但是也作了一项保留,它不 33 ==========第40页========== 承认别国对该公约所作的任何保留条件。 用一纸协定来废止战争,这只能是海市蜃楼般的幻想,是自欺欺人的东西。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规点,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要消灭战争,就必须消灭帝国主义,消灭社会划分为阶级的现象。而帝国主义为了准备发动掠夺性的侵略战争,是经常使用和平欺骗政策来蒙蔽群众的。一九二八年的非战公约就是帝国主义用响亮的和平词句来欺骗群众的货色。无可辩驳的事实是:非战公约签订后十年,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更大的战争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火,响遍了全球。非战公约只是纸上的和平,历史已经作出了结论。 34 ==========第41页========== 五、慕尼黑协定的大骗局 一九三八年九月三十日签订的慕尼黑协定是人类历史上的大骗局,是肢解小国、纵容侵略的大出卖,是英法两国绥靖政策搬起石头打自己脚的大丑事。它充分说明,帝国主义各国高唱“和平”之歌还有一种用意:推行强权政治,宰割弱小民族。 希特勒在德国登台后,在侵略扩张的道路上步步迈进。它撕毁了凡尔赛和约,退出国际联盟,大力扩军备战,进军莱因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下一个目标就是捷克斯洛伐克了。 捷克斯洛伐克是中欧的一个小国,这个国家境内的苏台德区有一部分日耳曼人居住。希特勒就以此为借口,提出苏台德区“自治”,实际上就是割让给德国。为了这个目的,希特勒集结军队,陈兵边境,以发动战争相要挟。当时英国的张伯伦政府和法国的达拉第政府力图用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和引诱希特勒向苏联进攻的办法,来达到既牺牲小国叉满足希特勒,既保全自己父坐山观虎斗的目的。这就是英法的绥靖政策。 35 ==========第42页========== 在这个罪恶目的的驱使下,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九月份下半月里,三次求见希特勒,上演了一出遗臭万年的丑剧。这个丑剧的最后一幕是在慕尼黑完成的。 第一次是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五日,张伯伦飞到德国贝斯伽登,在希特勒的别墅会见这个法西斯头目。 希持勒毫不留情地对张伯伦说,他已下定决心,三百万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苏台德人,必须“重返”祖国,他“为此准备迎接任何战争,甚至世界大战”,世界上其他各国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他“决不会后退一步”。张伯伦在希特勒的恫吓下,完全屈服了。 张伯伦从贝斯伽登回国,马上找法国总理达拉第到英国会商,要“找出一种使欧洲不会发生战争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英法双方“劝告”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同意把“苏台德区日耳曼籍居民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英法两国于九月十九日给捷政府的一项“建议”中恬不知耻地表示:在当前局势下,如果把苏台德区继续保留在捷克斯洛伐克国境以内,就“一定会使捷克斯洛伐克本身的利益以及欧洲和平的利益受到威胁。”真是奇谈怪论!苏台德区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拥有自己管辖的领土,怎么会“威胁”到自已和欧洲的和平!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一开始仍想有所反抗,在给英法两国的复文中表 36 ==========第43页========== 示:“若是接受这种性质的提议,就等于在一切方面,自愿而完全地摧毁自己的国家。”但是,英法两国施加强大的压力,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火速朵取另外一种决定”,否则,可能出现“英国政府绝不能负责的局势”。 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资产阶级政府十分软弱,被迫屈膝了。它在一项照会中写道,“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为情势所迫,并在英法两国政府高压之下沉痛地接受了英法提案,同时盼望该两国政府在实现此提案时,将蝎力设法使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张伯伦之流看到自己的阴谋取得进展,便许诺英法两国“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新疆界”。 第二次是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张伯伦飞到德国的戈德斯堡去会见希特勒。 张伯伦是在压服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后去德国的,他在临行前还吹嘘说:“欧洲和平是我的目标,我希望这旅行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但是,会晤一开始,希特勒看见英法步步退让,害怕战争,便得寸进尺,公开提出由德军占领苏台德区才是“维护和平”的唯一手段,如果不接受这个“爱好和平”的决定,他就要用军事行动来解决问题。希特勒当场交给张伯伦一份备忘录,勒令苏台德区的捷克人从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八时起开始撤退,九月二十八日完成撤退。 ! 37 ==========第44页========== 在希特勒的最后通牒的威胁下,张伯伦唯恐刺激希特勒,答应要尽力使备忘录的要求能被捷克斯洛伐克接受。他唯一的希望是在得到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答复之前,要希特勒不要“宋取任何军事行动”。 九月二十四日,张伯伦回到伦敦。 九月二十六日,希特勒在柏林体育馆狂叫,“如果 十月一日,苏台德区还没有交给德国,我希特勒就是打进捷克斯洛伐克去的第一个士兵。” 九月二十七日,张伯伦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德国的备忘录,公开扬言,如果不接受,“贵国除遭到武力侵略与武力肢解以外,将别无其他出路”。当天晚上 八时三十分,张伯伦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还玩弄外交辞令说:“不论我们如何同情一个强邻压境下的小国,我们决不能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英帝国仪仅为了它而陷入一场大战。”“我将毫不犹豫地到德国去作第 三次访问,只要我认为这样做有好处。” 九月二十八日,张伯伦和希特勒商量决定,由德、意、法、英四国首脑会商有关苏台德区的“移交的安排”,而苏台德区的主人—一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却被排除在外。当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公使在会见张伯伦和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时得知这个决定后,说了 一段挖苦的话:“如果你们在牺牲了我的国家后能够维 38 ==========第45页========== 持住世界和平的话,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要是不能如此,那么,两位先生,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 第三次是九月二十九日,张伯伦飞到德国的慕尼黑。这就是有德、英、法、意四国参加的臭名远扬的慕尼黑会议。幕尼黑会议于这天深夜举行,直到九月三 十日早晨才结束。这次会议,只是不折不扣地按照希特勒的要求把苏台德区按时交给法西斯德国而已。会议一开始,希特勒就厚颜无耻地重申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要求。张伯伦和达拉第急忙表示同意希特勒占领苏台德区。达拉第甚至献媚地说:“法国政府决不会容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这件事情上从事拖延。” 九月三十日清晨,希特勒、达拉第、墨索里尼、张伯伦按欠序在拟好的慕尼黑协定上签了字。慕尼黑协定共八条,其主要内容是: (一)在十天之内,从十月一日至十日,捷克斯洛伐克应将苏台德区以及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移交给德国。 (二)捷克斯洛伐克应保证当地的建筑物不受任何毁坏。这就是说,要把这些地区的捷克斯洛伐克的边境工事、工业企业和运输工具都交给德国。 (三)撤退方式,由德、英、法、意和捷克斯洛伐克代 39 ==========第46页========== 卡尔斯巴德 卡罗维发利) ⊙布拉格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0慕尼黑 慕尼黑协定附图的示意图 图中用网线表示的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四个地区:I~10月1日至2日占领;Ⅱ一10 月2日至3日占领; -10月3日至5日占领;V10月6日至7日占领。 ==========第47页========== 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具体规定。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的各地区,由德军分段占领。 慕尼黑协定的补充协定声称英国和法国给以“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新境界以国际保障以抗拒无端的侵略”。这是英、法两国为了掩饰自己对一个“盟国”的出卖,答应保障被宰割后的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但是,后来的发展表明,英法的这种“保证”也完全是虚伪的 一纸空丈。 慕尼黑协定涉及捷克澌洛伐克的主权和领土,可是,这个协定完全是背着凝克斯洛伐克、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拟订的。直到慕尼黑协定拟订完毕之后,即九月二十九日深夜,英国才召两位捷克代表前来,由英国代表团的一个作人员向他们宣读了慕尼黑协定的文本,并且交给他们一份捷克人应撤出苏台德区的地图。当捷克斯洛伐克代表提出异议时,得到的答复是:所宣读的东西是不能作丝毫更改的。请看,帝国主义大国对一个小国的宰割,其手段之野蛮、残酷,在当时可谓登峰造极了。 在慕尼黑协定签字的同一天,九月三十日,希特勒和张伯伦还签署了一个英德宣言,说什么慕尼黑协定“乃是我们两国人民永远再不彼此进行战争这愿望的象征”,英德两国要尽力“促进对欧洲和平的保障”。 41 ==========第48页========== 这真是帝国主义国家口是心非和极端虚伪的典型。明明是肢解了一个主权国家,还要高唱什么“和平”与“安全”! 九月三十日,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一下飞机就自鸣得意地宣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的和平有了保障”。当时,有一个英国记者讽刺地说:“张伯伦已经有七十岁了,也许在他死去之前和平能保持住。”但是,历史辛辣地嘲笑了张伯伦。张伯伦不仅没有得到“整整一代的和平”,而且连一年的和平也没有保持住。慕尼黑协定签字后不到一年,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由于德军大举侵入波兰而开始的欧洲大战就爆发了,以德意法西斯为一方,以英法为一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一九四○年,在张伯伦死去的这一年,欧洲的战火越燃越旺,希特勒的侵略魔爪已伸到了英伦三岛的上空。张伯伦盖棺论定,被历史称为肢解小国、怂恿侵略的帮凶,成为搬起石头打自己脚的蠢人。 九月三十日,捷克斯洛伐克的资产阶级政府投降了。捷克斯洛伐克总理在向人民的演说中哀叹:“我们被抛弃了。”这句无可奈何的独白,虽然反映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对英、法背信弃义的沉痛哀鸣,但也是资产阶级统治者在阶级利益驱使下的软弱无能。当时,社会主义的苏联向捷克斯洛伐克伸出了援助之手。斯 42 ==========第49页========== 大林同志曾转告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即使法国不出兵援助捷克斯洛伐克,苏联也准备给捷克斯洛伐克以军事援助,条件是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必须下决心抵抗法西斯侵略。但是,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没有接受苏联的建议,并且向人民隐瞒了苏联建议的真相。捷克斯洛伐克的资产阶级害怕丧失自己的阶级利益,宁愿实行不光彩的投降。 十月一日,德国军队进驻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通过慕尼黑协定,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的帮助下,希特勒不费一兵一卒,夺得了一万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三百六十万人口。 帝国主义的侵略胃口是填不满的,帝国主义的行事逻辑是得寸进尺。德国的军队刚进驻苏台德区,希特勒就叫嚷要“清算捷克斯洛伐克的剩余部分”。没有多久,希特勒就开始了“清算”的新行动。 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五日,德国军队越过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从儿方面侵入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同一天,德国的军队占领了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很快被置于德军的占领之下。同时,捷克斯洛伐克新总统加赫和外交部长赫瓦尔科夫斯基被希特勒召往柏林,希特勒命令他们立刻在一份早就拟好的公报上签字,这份公报上写着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满怀信心 43 ==========第50页========== 地把捷克人民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命运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在略有犹豫之后,这两个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的叛徒在出卖自己国家的公报上签了字。 人们记得,英、法两国在签订慕尼黑协定时不是扬言要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免遭“无端的侵略”吗?不是吹嘘要保证援助捷克斯洛伐克抗拒侵略吗?当时,既然希特勒的军队已经展开了“无端的侵略”,英、法两国应该履行自己的保证了。但是,英、法两国又一次背弃诺言,按兵不动,坐视侵略。三月十五日,在德国军队大举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邪一天,张伯伦在演说中为英国的背信弃义进行了无耻的辩解,他借口斯洛伐克的亲法西斯分子宣布斯洛伐克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并请求希特勒“保护”这一情况,强词夺理地说:“在我们看来,从斯洛伐克议会宣布斯洛伐克独立时起,局势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由于内部的分崩离析,这就结束了我们曾打算保障其疆界的这个国家的存在,这样一来,…促使英国在捷克斯洛伐克无放遭受侵略时要朵取其力所能及的一切办法来确保捷克斯洛伐克完整的条件现在已经不再存在了。”翻手为云覆手雨,张伯伦在见个月之前高城要“保障”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几个月之后,面临着希特勒德国军队的铁蹄践踏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局面,同一个张伯伦又诡 44 ==========第51页========== 辩说,“保障”的条件“不再存在了”。 当时,同英、法怂恿法西斯的行动相对照,斯大林同志领导的苏联公开揭露并谴责了希特勒的侵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于一九三九年三月十六日致德国的照会不承认这一侵占行动的合法性,“苏联政府不知道有任何一国的宪法授权国家元首不经人民同意就可以取消本国的独立生存”。照会指出:“德国政府的行动只能被认为是专横的、强暴的、侵略的行动”,“苏联政府认为把捷克以及在某种形式下把斯洛伐克划入德意志帝国版图是不合法的,是不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和正义准则或民族自决原则的”。 幕尼黑协定的实质也在于阴谋反对社会主义的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就是英、法两国付给希特勒的一笔代价,他们想以此来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东方,即社会主义的苏联。但是,希特勒没有按照英、法的愿望行事。希特勒德国既有称霸欧洲的侵略欲望,但又是欺软怕鲠的强大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吃立在东方,德国不敢贸然去碰这个“硬钉子”。结果,希特勒首先向波兰,也就是向英、法两国开刀,欧洲大战首先在德国和英法之间展开了。而当时的苏联,是完全洞察希特勒德国的侵略扩张本性和对苏联的敌意的,但是,为了粉碎英、法帝国主义勾结德国法西斯建立反 45 ==========第52页========== 苏阵线的阴谋,在争取同英法联合对抗德国法西斯的努力失败之后,苏联就利用了欧洲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深刻矛盾,和希特勒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毛主席在还论当时的这 一局势时指出,“英美法的计划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它们自己‘坐山观虎斗’,让苏、德打得精疲力竭之后,它们出来收拾时局。这种阴谋,被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击破了。”①纵容法西斯德国侵略的英、法、美反动派,本来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结果是,从一九三九年九月德国和英法的战争爆发的一天起,英、法、美三国手上的石头却打到自己的脚上了。 慕尼黑协定的历史教是十分深刻的。 它说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利害冲突是无法调和的,德意英法签订了慕尼黑协定,事隔不到一年,协定的签字国德、意和英、法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就在战场上廝杀起来了。 它说明,帝国主义往往用假和平的词句来掩盖备战和侵略的活动。张伯伦抛出过一大筐“爱好和平”的 ①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毛泽东进集》第557页。 46 ==========第53页========== 甜言蜜语,希特勒也作过空洞的保证,实际上都是骗人的货色。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帝国主义政策“都是口头上高谈和平和正义,而实际上却在进行掠夺性的侵略性的战争”。 它说明,凡执行损人利已政策的,其结果都不妙。张伯伦企图挑动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坐山观虎斗,来解决帝国主义面临的矛盾。但是,希特勒侵略的魔掌首先伸向了张伯伦的英国和达拉第的法国。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张伯伦以损人的月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将是一切反动政策的发展规律。”① 在这本小书里,我们只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几个条约和协定,略述了它们破灭和撕毁的经过。这几个条约和协定说明,帝国主义之间虽然可以签订各种名目的标榜“和平”、“废止战争”、“限制军备”的协定、条约,帝国主义的头面人物虽然可以髙唱他们之间的“兄弟友爱”、“永恒的友好”和“重归于好”,但是,这些冠冕堂皇的协定和娓娓动所的言词,既不可能消除他们你争我夺、同床异梦、勾心斗角、想把竞争的对手招死的帝国主义欲望,也不可能改变他们穷兵黩武、扩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毛泽东选集》第544页。 47 ==========第54页========== 军备战、准备和发动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本性。列宁曾经指出:“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帝国主义国家在政治问题上采取任何一个重大措施而不发生分歧都是做不到的。”①斯大林也指出:“各资本家集团之间的这种疯狂斗争的特点就在于它包含有不可避免的因素,即帝国主义战争,为夺取别国领土而进行的战争。”②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到二十年,相互对立的帝国主义集团,都自己撕下和平的面纱,把他们亲手签字的“爱好和平”、“决不打仗”的条约和协定抛到脑后,而疯狂地廝杀起来。这是帝国主义的本性所决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但是,帝国主义战争并不能决定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马克思说过:“人类历史上存在着某种类似报应的东西,按照历史上报应的规律,制造报应的工具的,并不是被压迫者,而是压迫者本身。”③毛主席指出:“‘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是中国人形容某些蠢人的 ①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工、农和红军代表苏维埃,工会和工厂联席会议上的演说》.《列宁全集》中文版第31卷第111页。 ⑨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州》,《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6卷第65页。 ③马克思,《印度起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2卷第308页。 48 ==========第55页========== 行为的一句俗话。各国反动派也就是这样的一批蠢人。@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激烈争夺导致了第二大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是,那些梦想称霸欧洲的希特勒之流、企图损人利己的张伯伦之流,结果都和他们原来的主观愿望相反,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整个帝国主义制度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和削弱。·历史的车轮无情地驶过了一个个帝国的废墟。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爱亡了。张伯伦应验了“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样一条规律,经过犬战的较量,大英帝国一蹶不振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又赢得了进步。经过各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打倒了三个帝国主义大国,两个帝国主义大国在战争中被削弱了。而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取得了胜利,变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潮流,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觉悟程度更提高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蠢人们高唱入云的“和平”言词欺骗不了各国人民,革命正以更加雄伟的步伐、更加广阔的规模推动历史车轮前进。 ①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49 ==========第56页==========